|
為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6月17日上午,意昂3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聶永有,黨委副書記馮玉鑫同意昂3黨委中心組其他成員及優秀學生代表開展紅色尋訪活動🥤🎓,集中參觀周公館、中共一大紀念館、衡山路街區名人故居等紅色教育基地🤘,在實地走訪中瞻仰革命遺跡,重溫入黨誓詞,回顧光輝黨史📐,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紅色尋訪第一站是周公館🧑🏻🔬1️⃣,即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周恩來、董必武等中共代表團成員曾寓居此處🦸🏿。展出的文史資料讓各成員很受教育、很受啟發,用心感受著偉人崇高的革命精神。
隨後,一同前往中共一大紀念館。展覽以“初心使命”貫穿全篇,共分為序廳、“前仆後繼、救亡圖存”“民眾覺醒👶🏿、主義抉擇”“早期組織📯🫃🏽、星火初燃”“開天辟地、日出東方”“砥礪前行🕦、光輝歷程”和尾廳7個板塊。整個參觀過程,目睹了中共一大會議場景,聽著一段段驚天動地的紅色故事😕,駐足於一件件承載歷史記憶的文物🧎♀️➡️,共同回顧建黨百年的發展,時刻提醒自己初心使命永不褪色🫄🏼。 下午🏂🏿,中心組成員和學生代表先後走訪了張樂平舊居🚤、衡復風貌館💇🏻♂️👩💼、衡復藝術中心、夏衍舊居以及草嬰書房。張樂平舊居記錄下了張樂平先生自1950年起至1992年這40多年來的生活與創作歷程,同時🥸,也展現了張樂平先生高超的藝術造詣🧚🏽♂️;衡復風貌館是認識上海歷史★💽、海派文化風貌的綜合展覽館,能“一站式”了解被人們稱為“網紅地區”的衡山路-復興路區域的地標和精彩看點;衡復藝術中心修建於1929年,雙層混合結構房屋,建築面積約1152平方米♧,原為“中國美生總會”用房,新中國成立後作為徐匯區政協禮堂使用,現經徐房集團整體修繕後打造為衡復藝術中心,掩映在綠色梧桐中的衡復藝術中心🔧,東外立面具有西班牙建築特色,采用正統的古典樣式及比例設計,使用塔斯幹柱式等其他古典柱式🙋🏽👃🏿,裝飾精美,比例協調;夏衍舊居建於1932年,是英式風格三層小洋房🌙,這裏見證了我國進步電影先驅者、中國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夏衍在上海生活🧖🏿♀️、工作與創作的重要軌跡;生於1923年的草嬰是著名的俄羅斯文學翻譯家,曾耗時10年以一己之力譯完《托爾斯泰全集》,草嬰書房裏則以“人道主義啟蒙”“中俄之橋”“翻譯之道”三部分為主題😴,將草嬰翻譯過的原版書籍、手稿原件、書房場景等向公眾進行了展示。 本次紅色尋訪黨史學習教育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那記憶深刻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我們永遠寶貴的精神財富,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們更要繼承先輩遺誌,傳承紅色基因,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奮勇擔當,聚力攻堅。(撰稿:夏唯偉 攝影👨🏽💻🕵🏻♀️:夏唯偉) |